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德国阻击国产新能源技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德国阻击国产新能源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一部二战片,有德军,美军,坦克,雪地丛林,狙击手是什么电影?
根据所述剧情,这是影片《斯大林格勒战役》Stalingrad (1993)。导演: 约瑟夫·维尔斯麦尔编剧: ChristophFromm / JürgenBüscher / JohannesHeide / 约瑟夫·维尔斯麦尔主演: 多米尼克·霍卫兹 / 托马斯·克莱舒曼 / 约哼·尼克尔 / 达娜·瓦罗娃 / 塞巴斯蒂安·鲁道夫 / 类型: 剧情 / 战争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语言: 德语/俄语
在二战史上,为什么德国的闪电战可以基本横扫西欧?
德国以有心算无心,战争准备更加充分
1933 至 1939 年间, 德国的军费总开支共计 900 亿马克 ,占同期国家支出总额的6成以上。疯狂扩军备战中 ,消耗掉了全部资金 ,黄金外汇极其短缺 ,国家债务超过 600 亿马克。
德国凭借一波疯狂扩军备战,使军事实力暂时超过了其他强国。
到 1938 年, 德国的钢铁产量已超过了英法两国的总和 ,铝的产量为英法两国总和的2倍多,***生产的总产量可能比英法两国合起来的产量最少超过1倍 。
西欧大都是一些中小型国家,国土面积就巴掌大块地方。德国的坦克几个突击就能将其打个对穿。
从1939年9月到1940年6月这九个月间,德军迅速击败了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法国等国,一时间德国军队,以及“闪电战”声名鹊起、名声大噪。
而对上当时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苏联,面对这样一个横跨欧亚的庞大国度,德国的闪电战就不那么好使了。“闪电战”一道闪电劈下去,将将才能劈到莫斯科,就已经成了强弩之末,而苏联则还有巨大的战略纵深存在,可以和德国继续打下去。
德国地处中欧,欧洲十字路口, 西面是美、英 、法等帝国主义国家;东面则是社会主义的苏联。在具有联盟性的世界大战中, 它的最大弱点是可能在两线面对强 敌的共同夹击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两线作战就是德国失败的主要因素之一。
1939年8月23日苏联与纳粹德国在莫斯科签订的一份秘密协议。苏方代表为莫洛托夫,德方代表为里宾特洛甫,该条约划分了苏德双方在东欧地区的势力范围。
二战时期,德军率先攻克的是波兰,波兰也算是当时欧洲的军政强国,国土面积有38万余万平方公里,人口有3500万,两个重要指标皆位居欧洲第六,仅次于苏联、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五国。仅从领土和人口两大指标来看,波兰也算是欧洲大国了,但是非常不幸,波兰是被德国和苏联欧洲排名最前的两强联手夹击做掉了。如果不是德国和苏联两强联手攻打波兰,单单是德国攻打波兰,从1939年9月1日开始发动攻势,波兰战役绝对不会在次月6月就结束了。毕竟波兰拥有常备军力150万,以及2200辆坦克和2100架战机,军事实力远超战前的美国,机械化程度也高于当时的日本,包括拥有一支颇为强悍的骑兵部队。当时,波兰的军事力量还是非常强大的,以至于战前波兰陆军元帅爱德华·雷兹·斯米格维对外放出狠话:波兰可以在三日之内灭亡德国。波兰被灭掉以后,德国在欧洲的威望可谓如日中天,此后,除了对法国的进攻,由于遭遇了英法两强联手的顽强抵抗,战时耗费时间稍长以外;对其他比如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的侵占,在空中战轰机掩护下强大的德军装甲集群,几乎都未遇到像模像样的抵抗。原因就是欧洲那些国家除了波兰、法国以外,真的军队非常弱小,国土面积不大,人口也不多,且这些国家基本上都地处欧洲平原,可谓一马平川,非常适合德军以坦克、自行火炮和装甲输送车打头阵的机械化部队的平行推进,随即摩托化部队快速穿插扩大战果,骡马化部队大面积跟进巩固所占领的国家。因此,德军的闪电战对付这些国家,可谓摧枯拉朽、攻城拔寨、无坚不摧,不是军事占领,干脆就是举白旗投降,彻底放弃抵抗,至少民众的生命有了保障。但德军的闪电战,到了面积高达2200余万平方公里,人口1亿有余的苏联,就不适用了,原因是广袤的国土,为苏军提供了宽阔的战略纵深,依托庞大的国土梯次布置防御阵地,以便阻滞德军机械化部队的进攻。德军的战线拉了太长,导致后勤供应跟不上,坦克、军卡等开到一半,就得停下来等待后勤上来补充燃料,苏联的面积实在是太大了,东西高达10000余公里,南北也有4000余公里,德军有一半是被拖死的。
战争胜负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任何一国都不可能用一种厉害的战法所向披糜,横扫一切。
首先,欧洲大国除英吉利海峡对面的英国外,欧洲大陆上的大国也就剩苏联和德国法国意大利了。
德国和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合伙瓜分了波兰,就等于德国的东面成为了稳固的后方,***德国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举全国之力,向西一战。
笫二,欧洲力量对比的天秤偏向了德国。
德国和苏联结盟瓜分了波兰,在大战暴发前德国便吞并了捷克斯络伐克和奥地利;意大利、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加入了***阵营;这样就等于是比利时、荷兰、法国和英国远征军要对付的是一倍以上的***联军。
三,军事思想落后,法国英国的军事指导思想还停留在一战的堑壕战时代,所以法国也将全部赌注压在了马其诺防线之上,剩余的一点机动兵力全部放到了荷兰和比利时。
当德军绕过马其诺防线,穿越阿登森林突然出现在英法联军背后,而意大利军队也从南部攻入法国时,留给英法联军的选择也只能是全线溃退,这也就显得古德里安的闪电战有多厉害了。
两次世界大战,西欧都是主战场,德国在这里和英法打的非常激烈,波澜壮阔。西线战争名气很大,影响也很大,以至于很多人都忽略了一点:西欧是个小战场。
德国的西边,西欧只有法国和西班牙两个大国,而西班牙又是他的盟友。所谓的西欧,其实也只是一个法国。剩下的比利时、卢森堡、荷兰都是非常小的国家,城市级别。而法国的本土面积只有55万平方公里,小于青海省,在中国的省里面只能排第5。德国在二战爆发前的领土面积只有30多万平方公里,小于云南省,在中国的省里只能排第9。
当年的英法德是世界先进国家,经济、工业、军事实力非常强,但就土地面积而言,西欧的世界大战其实只是省级规模的会战。跨过法德边境就到了法国首都巴黎,很近。而且在战争中,也不用占领法国全省,只要打下他的首都,他就投降了。然后再打到敦刻尔克,英国远征军就跑了。所以决定西线胜负的地盘只有半个省。
三两场战役,打下一个首都、半个省,西线的胜负就决出来了。打下来法国首都,占领半个法国,剩下的半个法国投降。顺路占了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然后西班牙战友出来迎接,所谓的西欧其实就这么大。
冷战时期苏联号称半个月占领欧洲也是一个道理。
当年苏联占领了半个德国,它想占领欧洲也只需要打下来另一半的德国和半个法国,加一起是一个省。打下西德,跨过边境继续进攻巴黎,打下巴黎,法国再投降,然后苏军再向敦刻尔克进发,把美军英军赶下海,剩下的地区也就跟着投降了。
德国横扫西欧,苏联占领欧洲,听着很玄乎,其实就是半个省到一个省的战争。所以当年苏联也没有吹牛,他完全有那个实力,用500万装甲洪流迅速推平1个省......
从边境到巴黎,300公里,德军打到敦刻尔克也不过500-600公里。而德军在半路,没到巴黎、没到敦刻尔克的时候,法国就决定投降了。所谓的西欧战场,起关键作用的,只不过是现在你在高速上开2-3个小时车的那么大一块地区。半个省的战争都有点夸大了。
法国是先进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不错,有着发达的公路、铁路。然后德军又是开着坦克、装甲车、摩托车来的。他这个环境非常的适合打闪电战,而闪电战压根也就是德国为法国量身定制的。
德国的机械化部队穿过了山区,攻克了色当防线,直接就上法国的公路了,然后在公路上一通狂飙,再加上咱们上面说的,这片战场本来就不大,所以德军很快就绕到法军主力的背后,逼近首都,法国一下子就***了。
欧洲总共也没几个国家,也就法国算是个大国。对于德国来说,英国是个不好惹的,法国也不好啃,其他国家根本就不碍事。结果就是,德国在灭了法国的同时,灭掉了跟着法国的几个西欧小国,只要解决了法国,其他的根本就没啥关系。
下面这张图呢,青色部分其实就是西欧国家,里面有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要打法国,就必须打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这些都是必须打的国家,属于是必经之路。荷兰比利时,是德军佯攻的地点,卢森堡境内的阿登山脉,是德军的刀子捅过来的方向。
范围如果再划大点,把北欧国家也算进去呢,其实就是挪威和丹麦了。挪威战役,德国是打了一个多月,但是规模也不大,就十万人对九万人。而丹麦直接投降了,在和对法国的规模比起来,就像是做游戏。
德国的重点是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充其量全是顺带着灭了的。荷兰军备有啥?39辆小坦克。比利时呢?10辆坦克,200辆T13坦克歼击车,42个T15装甲车。这些东西,在德国眼里,就是炮灰级别的。轴心国2400多辆坦克,5600多架飞机,335万大军,荷兰比利时这点东西够干嘛的?
也就是说,德国西进的时候,主要对手是法国,其他国家都是打酱油的。只要解决了法国,其他国家不值一提。
下面简单说说法国战役,法国为啥一战即溃。
法国战役前,法国人的***是。通过马奇诺防线将德国人阻隔开,马奇诺防线非常坚固,德国人不可能正面强攻。而德国想绕开马奇诺防线,就要从荷兰比利时入手。法国人考察过阿登山脉,认为德国装甲兵无法逾越,那么法军主力如果在荷兰比利时和德国决战,打一场消耗战,那么胜算非常大。
但是事与愿违,比利时为了避免战火在自家来打,立马宣布自己中立,拒绝了法军入境的请求。原本完整的法比防线,就剩下了马奇诺防线这半条。但是法军依旧做了准备在比利时和德军决战的准备,英法主力依旧屯兵于法国北部,准备随时越过法比边境去支援比利时。
战争开始以后,德国B集团军进攻马奇诺防线,这都是在法国人预想之中的,德国C集团军进攻荷兰比利时,这也是在法国人预想中的,只不过和法国人想的不太一样,法国人认为这是德国的主攻,但是实际上这还是佯攻。而真正的杀手锏是A集团军,从阿登山脉穿过,这就直接导致法国的战败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德国阻击国产新能源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德国阻击国产新能源技术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