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天人关系与环境治理-天人合一北宋思想家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北宋天人关系与环境治理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北宋天人关系与环境治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儒家生态观有哪些?
  2. 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包括几个内容(?
  3. 古代社会在治理环境卫生方面有什么举措?

儒家生态观有哪些

儒家对生态观念

 

北宋天人关系与环境治理-天人合一北宋思想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儒家的生态智慧是德性的智慧,通过修身实践,礼乐教化,尽

心知性而知天,

表达了人文主体与自然环境之间相须互动的观念。

北宋天人关系与环境治理-天人合一北宋思想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人合一是儒家生态思想的核心。

 

北宋天人关系与环境治理-天人合一北宋思想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天人合一中和位育

 

儒家自然生态观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论”。这一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人本主义”。儒家自然生态观的基本特征是:

1.认为人是天地之杰,万物之精灵。天地之间人是第一位的。主张重人轻财,“贵人贱畜”。

在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主张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在客观上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2.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变化有其自身的规律。“天有常道,地有常数”,“天地之变,阴阳之化,乃自然之理也”。

自然界是没有意识的客观存在,“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人们只能发现规律,顺应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而不能违背规律,无视规律,人为地消灭规律。违背规律就必将受到惩罚。

3.认为自然界是人类衣食之源,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资源是同等重要的。

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择可劳而劳之”、“君子施行恩惠而不浪费,让民众勤劳而无怨恨,有欲望而无贪婪,安祥而不骄傲,有威严而不凶猛”。

儒家生态观起源于先秦时期,是以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思想家们所拥有的蕴涵着丰富而又深邃的生态智慧的中华传统优秀生态思想。

早期儒家生态观以人为重,先秦儒家对于生物的关爱,根本上是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宋代理学将道教和佛教的思想与儒家思想相结合,推动了儒家学派的进一步发展;

儒家的生态思想也从初期的朴素生态观,发展完善成为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成熟生态观。总体来看,儒家主要有“天人合一”、“仁民爱物”、“以时禁发”、“崇俭禁奢”这几大生态观。

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包括几个内容(?

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包括

①人与天地共同构成了一个自然整体

②人所遵循的规律与天地自然是统一的

③人与自然的统一在具体表现层面体现为“天人同构”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存在两种理论倾向:一种是强调天与人统一的自然观,另一种强调“制天命而用之”、“明于天(自然)人之分”的自然观。

前者首倡于孟子,经历代补充,至宋代张载完成;后者由荀子提出,唐代柳宗元、刘禹锡完成。

这两种理论倾向虽强调的重点不同,但是两者都从天(自然)与人的联系上认识世界,把握世界,前者侧重于强调人对自然规律的顺应,后者侧重于强调人利用、改造自然,因此,应当将两者综合起来,赋予其现代含义,寓合于分,寓分于合,将其发展成为一种更为全面的哲学宇宙观、价值观、方***,不失为中国古代哲人的智慧的结晶。

古代社会在治理环境卫生方面有什么举措?

“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等话都体现了孟子环境保护的观念。那么,古人在环境卫生保护方面都有哪些举措呢?

立法管理

我国古代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殷商时期,其中不少典籍记载了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殷商时期有禁止在街道上倾倒生活垃圾规定,《韩非子·内储说》里记载:“殷之法,刑弃灰于道者”,讲垃圾倒在路边则视其为犯罪。而以条文形式正式确立法律的是在战国时期的秦国,其制定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田律》。此后的封建王朝对此项制度不断加以完善,在商鞅制定的秦律中也规定:“弃灰于道者被刑。” 唐代对于倾倒垃圾的管理十分严格,《唐律疏议》:“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论。主司不禁,与同罪。” 《田律》

设置机构

除了立法之外,还有专门的机构来治理环境卫生。《周礼·秋官》记载,“条狼氏下士六人,胥六人,徒六十人。”条狼氏的职责就是清除城中街道上的垃圾,保持城市环境的清洁,这也是最早的专门清除垃圾的机构。唐朝时期出现了专门回收垃圾、处理粪便的人,《朝野佥载》:“长安富民罗会,以剔粪为业。”在商品经济发达,城市兴盛的宋朝还设置了一个专门机构——街道司来管理城市的环境卫生。在光绪年间,有的城市先是规定由清道局专门负责垃圾清除,后又由商会率先创办负责清道的组织,每天安排清道夫打扫主要街道。 生活卫生治理细致 国家的立法管理和机构治理是宏观层面的,落实到具体的一家一户就需要每家的自觉清理。房屋内,要注重房屋环境卫生,经常打扫住室;扫地时,为防止灰尘扬起,必先洒水,“洒扫”二字,因此成为固定的联绵字;不容许随地便溺,连痰液鼻涕也不许任意吐唾。针对屋内鼠、蚊、蝇、虱、等危害人体健康的传染病的媒介则***用“穹窒熏鼠”、焚烧药物来驱蚊驱害等方法。房屋外,重视水沟的修浚。古代建造房屋,有天井,有水沟,这种水沟,修建在地下的叫阴沟,即今日所称下水道;修筑于地面的水沟叫阳沟。古人很注意保持水沟清洁,其他绕屋沟渠,也经常加以修浚。另外还有如厕清洁,古人很重视厕所的清洁,有的古书中直接称“厕”为“清”或作 “圊”字。《说文》:“厕,清也”。《释名》:“厕或曰圂,言至秽之处宜常修治使洁清也。”大约就其必须清洁言,便叫做“圊”;就其必须加以屏障掩蔽言,又叫做“屏”或“医”(亦作“偃”)。 《庄子·庚桑楚》 :“观室者周于寝庙,又适其偃焉。”注云:“偃谓屏厕。”可知古人参观人家的房屋,还会去厕所里看看。在生活垃圾方面,须置于一地集中处理,禁止“弃灰于道”。中国古代环境卫生的治理体现显出“天人合一”人本理念,强调人只有顺应自然规律来生活,才能保持良好的生命状态,反之则灾祸降临,疾病丛生。正是出于这样的认识,古人的环境卫生观念逐步加强,防范举措日益细致。参考文献庄华峰:《中国古代环境卫生的治理及其特点 》孙 逸 :《中国古代环境立法与天人合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北宋天人关系与环境治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北宋天人关系与环境治理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ftrfb.com/post/78132.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