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大湾区绿色金融政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大湾区绿色金融政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粤港澳大湾区,和纽约大湾区和东京大湾区相比有哪些优势?
最近国家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开发力度。包括出台、批准与之相应的政策,国家资金支持,随之而来的是配套设施,基建工程的开工建设等方面的进度与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本身早已是我国改革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近期一系列重大项目包括港珠澳大桥的开通,西九龙高铁站的运营,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式揭牌,体现出国家对大湾区项目的支持与布署。
二、人口最多,面积最大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澳门和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7年末总人口约7066万人(其中珠三角9市6272万,香港748万,澳门66万)。
关于人口优势最重要的体现还在于以广州为圆心,湾区范围之外半径500公里内可以圈出1亿人。从最西边的北海到南宁、桂林,到北边的湖南衡阳,郴州,江西吉安、赣州,东边的厦门,汕头全都包括在内。这500公里在这一块区域高铁动车密集,人员往来频繁。这便是最重要的优势之一。纽约都会区和东京都会区无法在区外500公里范围内圈出5000万人口。纽约都会区,是全美最大的都会区,也是全球最大都会区之一,位于美国东北部。整个都会区以纽约市为中心,包括纽约州上州的六个郡与长岛的两个郡,新泽西州的十四个郡,康涅狄格州的三个郡,以及宾夕法尼亚州东北部的一个郡所组成。湾区面积将近30000平方公里,人口总数2032万。东京都会区,包括东京都、神奈川县、千叶县、埼玉县,因此又称为一都三县。根据日本总务省2017年的统计,首都圈的总人口为3631万人,都会区面积10404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城市群之一。三、分工明确,产业齐全优势互补
依据各城市的特点特色,完全可以做到扬长补短,发挥1+1>2的效应。
香港发挥在国际贸易、金融,服务业、交通、航运方面的优势与便利,早在2016年香港GDP总量服务业与金融占比已达92.2%。整个城市基本都是围绕第三产业服务,2017年进出口总额达到82329亿港元(折合人民币70205亿元)。如果加上深圳的28011亿元,总额达到了惊人98216亿元,大湾区仅两城就相当于全国进出口总额的35.3%。
深圳境内拥有我国众多的科技与创新公司,华为、腾讯、大族激光、大疆无人机、中兴......也是我国技术研发实力最为强劲的创新型城市。与之粤港澳大湾区其它城市相比,拥有数量最多的高新技术研发人才。2017年研发方面的资金仅华为(8***亿元)和腾讯(190亿元)两家就投入千亿,占据当年全国高新技术研发费用的6.2%。
广州定位于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商贸物流中心,全国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也是我国华南地区最为丰富的高新技术人才储备城市和科技教育文化中心。相比深圳这里更为国际化,GaWC2018城市排名,广州列为世界一线城市第27名。
澳门享誉全球的***休闲之都。2017年***收入为2218亿元,占据当年GDP总量的66.3%。一个弹丸之地(31平方公里)入境观光休闲的旅客达到了3261万人次。目前港珠澳大桥已正式通车,通过大桥连接从深圳和香港过来的旅客更为便捷,定位于粤港澳的休闲***之城。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各个大湾区的基本情况。
纽约大湾区是由纽约州、新泽西州等31个州组成,面积有30,00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2000多万,经济总量占美国的8%。
东京大湾区是日本最大的工业城市群和国际金融中心,聚集了日本三分之一的人口,三分之二的经济总量。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广东省九个城市以及香港、澳门,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8年总人口达到7千万,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
粤港澳大湾区相对于纽约大湾区和东京大湾区,它有四方面的优势:
第一是政治优势。上周中央政府出台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说明中国***会前所未有的倾注政策和资源去发展粤港澳大湾区。
第二个优势是粤港澳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港群和空港群。
第三是企业优势和专利优势。广东拥有2万多家高新企业,包括华为、腾讯、中兴、万科等等领军企业,企业的专利发明数量也超过了其他大湾区。
第四个优势是具备自贸试验区的功能。
粤港澳大湾区有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和自由贸易的港口,加之深圳有中国最为活跃的科技创新市场与机制,广州进出口贸易中心的大市场这些都是纽约和东京不能同时具备的发展优势👍🙏🙏
目前世界著名的三大湾区分别是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而我们目前要建设的粤港澳大湾区对标的就是这三大湾区,将来有望比肩它们发展成为世界四大湾区之一。
纽约湾区被称为“金融湾区”,是世界金融核心中枢,世界第一大金融中心、美国第一大城市纽约就在这里。纽约曼哈顿被形容为整个美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这里拥有纽约证券***和纳斯达克,2900多家世界金融、证券、期货、保险和外贸总部也设在此。美国最大的500家公司1/3的总部也设在这里。纽约湾区的金融业、奢侈品、都市文化等都具有世界的影响力。
东京湾区被称为“产业湾区”,位于日本关东地区的海湾。这里聚集了日本1/3人口、2/3经济总量、3/4工业产值,成为日本最大的工业城市群和国际金融中心、交通中心、商贸中心和消费中心。在过去上百年时间里,东京湾区形成了包括石化、钢铁、有色冶金、电子、机械、汽车等产业在内的工业产业带,以及集研发、金融、文化和大型商业***设施等为一体的金融消费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于这三大湾区相比,面积更大、人口更多,发展更快,未来其GDP有望位居四大湾区之首。
粤港澳大湾区由广东珠三角九市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组成,陆地面积约5.6万平方公里,人口6700多万。拥有香港、广州和深圳三座国内乃至世界一线城市,主要产业由科技创新、金融服务业以及先进制造业。香港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和服务业中心,广州是湾区的商贸中心,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及互联网、地产、汽车和化工制造等综合性产业基地。深圳则是科技创新中心,文创中心,区域金融中心,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其它湾区城市在在信息产业、高端装备、新[_a***_]、新能源、生物技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领域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
个人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有三个方面的优势: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粤港澳大湾区背靠内陆,连接港澳,辐射东南亚、南亚,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粤港澳大湾区既有三面环陆的内湾,又有直面大海的外湾,湾区海岸线长、腹地广,拥有数个世界级港口,深圳港、香港港、广州港在2016年世界港口排名中均位列前十。
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规模较大,经济实力雄厚,是我国最发达、最有活力的经济区之一。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的GDP总规模达到9.22万亿元,以不足全国1%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占全国(包括港澳)12%的GDP,且大部分城市的GDP增速高于全国水平,处于经济中高速发展期。与三大世界级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总量超过旧金山湾区,接近纽约湾区,约占东京湾区的四分之三。因此,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的物质基础。
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产业发展各有所长,优势互补明显。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融资需求与金融交易活跃,资本市场发达。2016年,香港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额达251亿美元,连续两年位居全球金融中心之首。同时,香港的贸易及物流、旅游、教育、医疗、法律等服务业发达,国际化水平高。澳门的旅游休闲产业优势明显,同时与欧洲尤其是葡语国家有着传统悠久的联系,是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的服务平台。珠三角地区拥有世界制造业基地的先发优势,近年来正加快发展与先进制造业相配套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力图打造“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
以上,供参考。
长三角能否成为亚洲金融中心?
这个问题非常好!长三角目前是世界制造业中心!金融目前就上海比较厉害!其他城市还玩不了金融,以后长三角能否发展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这个难说,要看国家怎么定位长三角,有国家规划定位,长三角想发展世界金融中心也不是不可能!
这是一个有关地域的问题
1 资本自由流通,资本安全,因为只有资本安全的地方,资本才会涌入。
而目前中国的资本政策恐怕不能够让资本感觉到足够的安全,特别是西方意识形态还非常强大,对中国极尽抹黑,这种情况下,资金还不够。目前成为亚洲金融中心的条件还不成熟。
但是这个条件未来会随着经济的增长而改变了,地位改变以后,这种情况会改变。这是目前的阻碍,而不是永久性的阻碍。
2 金融系统
金融中心不仅要融资还要放贷,所以需要这方面的成熟的金融系统,不过这个可以建设。
长三角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贡献了全国1/4的经济总量,1/4以上的工业增加值,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关于它是否年成为亚洲的金融中心,首先需要指出的是,长三角范围太大,我们所说的金融中心,更多指的是一座城市,比如纽约、伦敦、香港都是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因此这个标题应该换成上海能否成为亚洲的金融中心,因为论金融实力,不管在长三角还是全国,上海的金融实力都是最强的。
那么上海能否成为亚洲金融中心?小编认为是能的,某种程度上讲,上海已经是亚洲的金融中心。金融中心不应该只有一个,就国内而言,全国三大金融中心就是上海、北京和深圳,在亚洲,香港、新加坡、东京都是重要的金融中心,亚洲范围大,没有哪座金融中心拥有绝对的优势。
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是衡量一座城市金融实力的权威指数,根据去年九月份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显示,上海金融中心指数已经超过东京位居第五,在亚洲则仅次于香港和新加坡。所以说某种程度上讲,上海已经是亚洲的金融中心之一。
上海是我国第一大城市,拥有国内的两大证券***之一的上交所,还有各类吃牌金融机构1537家,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全球中央清算对手方协会等一大批重要组织落户上海,还有强大且蓬勃发展的祖国作为后盾,未来上海甚至能够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长三角的范围太大了。从全球范围来看,金融中心一般仅指特定的城市。所以这个问题的提法本身是错误的。
考虑到上海是长三角的核心城市,那只能改为上海能否成为亚洲金融中心。
答案是有可能,但是功能可能不完整。
上海解放以前就是远东地区的金融中心。这一点毋庸置疑。解放以后由于中国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关系中断,上海就失掉了这个功能。后来由香港承接了这样一个职能。从历史上看,上海完全有能力承担这一职能。
上海恢复亚洲金融中心地位的阻碍有很多,而且有不少是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
最主要的是一个行政管制问题。中国为了保证经济发展的独立性,对于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是有严格限制的。这就导致国际资本很难自由地进出中国。这对于金融中心的建设来讲是一个很大的阻碍。不过这是为了国家整体利益考虑不可能单纯为了上海而牺牲国家利益。从长远来看,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对于这些领域的管制会逐步放松,但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换句话说,长期来看是可以期待的,但短期不能抱太高的指望。
第2个问题是上海本土金融企业的成长问题。所有的顶级金融中心都有一批优秀的本土金融企业。这些企业是当地金融市场活动的主力。而上海现在缺乏一批优秀的本土金融企业。不要说在国际领域,就在国内来看,上海本土金融企业的水准也要排在北京,深圳之后,这样的情况,显然是不利于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
第3个问题是航运中心的建设还有待完善。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相互促进。其实一个是物流,一个是钱流,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纽约,伦敦和香港无一例外都是如此。上海目前的航运中心建设有一定成果,主要是在量的层面上达到,在质的层面上还有欠缺,需要努力,也就是说,这个问题可以解决,但需要时间。
第4个问题是,北京和深圳对上海金融中心职能的分割。北京以政治中心地位集中了大批中央直属金融机构,深圳汇聚了大批优质金融企业以及高科技企业。这就使得上海金融中心职能的发挥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这个问题,不要说短期,就长期来看,也是不可能解决的。
综上所述,上海建设亚洲金融中心的努力,在长期来看是能够成功的,但未见得能够真正实现一个完整功能的金融中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湾区绿色金融政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大湾区绿色金融政策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