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河道环境治理现状-国内外河道环境治理现状研究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国内外河道环境治理现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国内外河道环境治理现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我国的河道治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 乡村河道治理的意义?
  3. 国家有政策清理河道的法律法规吗?

我国的河道治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纵观我国的河道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成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被动防御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的河道治理基本上是随着自然的变化而被动***取治理措施,往往是一种“拆东墙补西墙”的不得已行为。

  由于缺乏整体的发展观念,常常是一边治理,另一边灾情又在发生。第二阶段,河流让地于发展需求阶段。  20世纪50—70 年代,由于生产发展模式与实际需求的共同作用,虽然在河道建设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往往是通过“人多力量大”的方式建设完成的,缺乏科学规划

国内外河道环境治理现状-国内外河道环境治理现状研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而且,为了尽可能地扩大粮食产量,***取了一些不切实际的举措,如填湖填河造地,造成了众多河道整体上的流通不畅。 

 这样带来的危害就是,一旦洪水发生,就会因为局部的堵塞而发生漫堤决口。

  第三阶段,防洪排污与经济治河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有两大特点:第一,为了保护耕地村庄、地方企业和道路等设施,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的防洪标准进行达标治理,确保社会的安定与经济的平稳持续发展;第二,将河道治理与排污需要相结合。

国内外河道环境治理现状-国内外河道环境治理现状研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伴随经济的迅速发展,大量产生的污水得不到有效的治理而随处排放,由于河道对污水的环境承载能力有限,当污水排放量超过水体自净能力时,就会产生污染,并影响到周边居住环境及用水对象如农作物等的生长。

  排污的需求催生了具有更大过流能力类型河道的发展建设,以防止污水无法及时排走,但这往往造成了河道的硬质化。  第四阶段,生态可持续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伴随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很多地区生活经济方面得到满足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生活的品质。

  作为生活内容一方面的河道,也受到人们的关注,开始从传统的片面发展观念向综合生态的方向转变。在满足对河道基本功能需求的基础上,融入更多的社会功能与生态功能。  “景居相随,生态可续”已成为河道治理的一种发展趋势

国内外河道环境治理现状-国内外河道环境治理现状研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乡村河道治理的意义

河道既是重要的水利设施,又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河道综合整治是一项长期工程理念是基石,规划是关键,技术是支撑,管理是保障。

加强农村河道整治,还其优美、宜人、充满生机的原貌,是当今城乡建设发展的一大潮流趋势,也是很好的机遇和挑战。

河道整治是加快新农村建设、保障小康社会建设的需要 。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增加,社会财富的日益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经济社会发展对防洪安全保障、生态环境保障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国家有政策清理河道的法律法规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年6月3日***院第七次常务会议通过,1988年6月10日***院令第3号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主要表现在:

(1)在河道开发利用中重建设、轻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许多地方乱建滥***,加大了防洪风险,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

(2)现行《条例》规定的河道整治与建设制度尚不完善,特别是在历史遗留项目以及城镇发展占用河道滩地等方面,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致使河道内的滩地、沙洲等被无序占用和开发,导致河道内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存在防洪安全隐患

(3)现行《条例》规定涉河建设项目的审批管理制度过于原则,对管理主体间的职责不清、权限不明,特别是对流域管理机构的审批权限未作规定,涉河建设项目地区分割的现象依然存在,造成了河道的不合理开发,影响了河道内水土***的合理利用和综合效益的发挥。

(4)现行《条例》缺乏监督管理和保障措施的有关规定,现有的一些规定在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给执法工作造成了困难,不利于河道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加强河道管理,必须对《条例》进行修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国内外河道环境治理现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国内外河道环境治理现状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ftrfb.com/post/72749.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