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空调节能的技术条件-中央空调节能的技术条件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央空调节能技术条件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央空调节能的技术条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格力中央空调一拖四雅居节能吗?
  2. 家用中央空调是使用水系统的还是氟系统的好?

格力中央空调一拖四雅居节能吗?

格力中央空调一拖四雅居节能,远超国家一级能效3.6标准,12kW雅居IPLV更是高达6.0,与普通中央空调相比更省电、更节能。格力Star系列家用中央空调,是属于目前格力家用中央空调的最为经典产品,属于格力的主打产品。而格力雅居系列家用中央空调,则属于格力Star系列家用中央空调的补充。

家用中央空调是使用水系统的还是氟系统的好?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我是暖通助力胡工,欢迎点击关注分享更多家居使用技巧。

中央空调节能的技术条件-中央空调节能的技术条件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空调运行原理

我们熟知的空调的工作原理就是夏季的时候将室内的热量搬运到室外,室内机就会出冷风,给室内进行降温;冬季的时候将室外的热量搬运到室内,室内机出热风,给室内进行升温,冬季的时候外界温度较低,室外机位置出冷风容易结霜,导致室外机频繁的化霜工作,所以冬季的时候使用空调制热效果较差,而且能耗较高。

氟系统中央空调通过冷媒管与多台室内机相连接,每个房间的内机冷媒直接与室内空气换热。总共进行两次换热分别是:第一次室外空气与冷凝器/散热器换热;第二次冷媒将热量传输到室内机,室内机位置蒸发器/吸热器与室内空气换热。

中央空调节能的技术条件-中央空调节能的技术条件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水系统中央空调通过水管与室内机相连,室外机产生的冷、热水通过水泵输送到室内机,室内机再与室内的空气换热。总共进行三次换热分别是:第一次室外空气与冷凝器/散热器换热;第二次是蒸发器/吸热器与管道水进行换热再输送到室内机;第三次室内机蒸发器/吸热器与室内的空气换热。

2、传输的冷媒

氟系统中央空调使用的是氟利昂(新型R410A)作为传输的冷媒,系统运行的压力较高;水系统中央空调使用的是水作为传输的冷媒,系统运行的压力较低。环保性来讲水系统更具有优势。

中央空调节能的技术条件-中央空调节能的技术条件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空调的舒适度

水系统中央空调使用水作为冷媒,制冷时出风口的温度达到10-15℃,与室内的环境温度温差较小,人员进出空调房对温度的反应较小,空调的出风比较柔和,对室内的湿度影响较小,人员感受到的舒适性较高;氟系统中央空调使用氟利昂作为冷媒,制冷时出风口的温度达到7-12℃,与室内环境温度的温差较大,人员进出空调房对温度的反应较大,空调的出风相对干燥,对室内的湿度影响较大,人员感受相对水系统舒适度差一些。

4、空调的工作时间

首先,感觉楼主再问的是多联机好还是风机盘管好

对于这个问题首先告诉你,风机盘管实际外机用的也是氟利昂,只是才用板式换热器,把水降温,在有水,把低温的水送至个个房间

对于安装方面,风机盘管,管路直接连接可以选用镀锌钢管,也可以考虑使用pvr塑料管,安装简单,施工价格底,而且水不需要检漏,多联机呢就需要铜管连接了,施工要求比较高,而且检漏需要时间

对于使用体验方面,多联机可以精准的控制每一台室内机的温度,出回风温差大,制冷制热快速效果明显,更广泛的调节,更多的模式使用,风机盘管,目前无法精准调节每个房间内的温度,但是出回风温差相对小,房间温度变化慢,体验温和

在于产品区分方面,多联机目前日系品牌统领市场,品牌以大金日立东芝,美的格力海信为主,以上均为日本技术,对于冷水机组,多为美国品牌,特灵,约克,开利这几家,为主

对于产品定位而言,水机更适合更大的场所,多联机相对较小,多联机目前单台制冷量28匹几乎比较大了,而且模块组合,最大也就150匹左右,冷水机组的制冷量上限是几乎没有的,多联机每一套只是用于高低落差50米,用户房间数量六七十左右

对于环境而言冬天环境温度低于0℃不建议使用风机盘管,多联机目前可以做到零下25到55度之间提供冷热量

对于售后服务而言,目前多联机行业在国内很普及,售后服务很好,冷水机组本人工作几乎不涉及,无法提供参考

最后,如果家装,首选多联机!!!铺装首选多联机,仅仅大工程才考虑使用水系统

对于那家多联机品牌好,性能比较,建议重新提问!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央空调节能的技术条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央空调节能的技术条件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ftrfb.com/post/37300.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