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秦安人居环境治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秦安人居环境治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诸葛亮六出祁山,这个祁山具体在今天什么位置?有哪些渊源?
诸葛亮六出祁山,结果屡战屡败,最后吐了一口鲜血,大喊一声“此乃天意啊!”,然后就一命呜呼了。
祁山到底什么地方?诸葛亮为何老是与祁山较劲呢?
祁山,位于甘肃礼县东,西起平泉大堡子山,东至盐官镇。它不是什么名山大川,也不是什么风景名胜区,它只是一条小小的山脉,长度不过25千米左右,高度不过200多米,比之珠穆朗玛峰,可以说就是毛毛雨啦。
对于蜀汉来说,曹魏在东北,祁山在西北,诸葛亮为何舍近求远,绕道西北打曹魏呢?
诸葛亮不是路痴,他之所以选择绕道西北,主要是想以西北为根据地,进而一步步向东蚕食曹魏。
西北属羌汉杂居之地,离洛阳较远,曹魏统治势力较弱,比较好打。且当年马超盘踞此地多年,群众基础深厚,现在马超虽然死了,但弟弟马岱仍在,可以继续“传承衣钵”。
还有重要的一点,蜀军多是步兵,骑兵很少,而西北骏马多,恰好可以组建骑兵与曹魏抗衡。
第一次出祁山是最接近胜利的一次。当时,诸葛亮令赵云摆出疑兵,伪装从斜谷攻打郿城,吸引了大部分曹魏的兵力,他自己则率领主力向祁山挺近,等曹魏反应过来,蜀军已攻取了陇右天水、南安、安定三郡,还顺带收了猛将姜维,形势对于蜀军十分有利。
然而曹魏很快反应过来了,急忙派大将张郃率军驰援,双方在街亭展开殊死搏斗,只会纸上谈兵的马谡哪会是老将张郃的对手,很快蜀军全被包了饺子,损失惨重。
诸葛亮不得不退回汉中,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很快就回到了曹魏的手中。
祁山在今天的六盘山之西,甘肃礼县祁山镇。六盘山近南北走向的狭长山地,南端古代又叫陇山,其东即关中平原,翻过这座山就到了关中平原。关中平原南边是秦岭。从汉中可以直接北上到达关中平原,通过陈仓古道、子午谷,斜谷 ,从最西边陇山与秦岭连接处也可以进入关中平原。这里山路地势平坦,应该是诸葛亮北伐时考虑的因素。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候,魏延就建议偷袭长安走子午谷,不为***纳。诸葛亮是以赵云出斜谷(今陕西眉县南)攻郿城(今眉县北)的态势,以吸引魏军,而蜀军主力走最西边陇右大道,但是计谋没有得逞,为司马懿识破。
关中一带右边是六盘山、祁山,南边是秦岭,诸葛亮分析地形,两路出击的确是个不错的***。也曾经到达天水宝鸡。后几次作战都是围绕祁山、秦岭一带,并无成效。
六盘山把关中和陕西隔开,其右边是凉州羌胡杂居,马超家族曾经在此经营,得其地可以招兵买马。但是诸葛亮的天敌司马懿早就料到诸葛亮的出兵路线,早早地在雍凉一带练兵,司马懿抢了先机。作为一名战略家,司马懿有先见之明,汉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故事不可能再重演,那么西北防守最薄弱的环节就是陇西了。早在曹操从汉中退回关中时,就把汉中百姓人口迁移到关中,又在陇西一带驻兵屯田,做长远打算。
当年红军长征,从云贵高原出发,翻越雪山,过大草地沼泽,沿着青藏高原东侧,进入甘肃,后有***追兵毛炳文部,前有东北军把守,红军打败守军,穿过六盘山,进入关中,又北上到达陕北。1935年10月***所在的第一纵队从隆德县翻过六盘山。隆德县在六盘山中部,不是在诸葛亮行军路线的南部。***写诗纪念红军长征的胜利:
只是诸葛亮没有这个豪气和***,没有穿过六盘山,屯兵陇西,收天水、南安等地,不久为张郃军击败,军中粮草将尽,退守西城,唱一出空城计而逃。回来又唱了一出挥泪斩马谡的戏份。这里一个疑问,马谡当年失败的地方是街亭,离诸葛亮所在西城还远,即使战败,诸葛亮还可以一战,怎么就要全师而退呢,是张郃无人可挡还是诸葛亮猝不及防为张郃军包围在西城,不得而知了。马谡也许成了替罪羊。
街亭在甘肃秦安县,位于祁山之西,距离西城、天水不远。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最出众的人物之一,也是民间百姓最为欣赏之人,妥妥的“智慧化身”。
关于“诸葛亮脍炙人口的故事”多了去了,其中,“六出祁山”这段故事的关注度极高,传播极广。有人对“六出祁山”表示敬佩,有人表示可惜。
但是,很多读者看完了,会有一个疑问,到底祁山在哪里?
祁山的具***置在甘肃境内,属于甘肃礼县,位置在县城东侧23公里的祁山乡,北边和天水市有70公里的路程,整个祁山,西起北岈(今平泉大堡子山),东至卤城(今盐官镇),绵延约50华里。
祁山本来和中国无数山川一样,很普通,但因一千多年前诸葛亮“六出祁山”而名声大躁,成为无数文人墨客,寻常百姓非常关注的地方。
虽然,《三国演义》当中,讲的是“六出祁山”,但六次当中,诸葛亮带兵直接出祁山只有两次,第一次和第四次。
其它四次当中,一次是到祁山附近占了魏国控制的阴平、武都;一次是兵出散关,出兵陈仓;一次是诸葛亮带的将军魏延,被动与郭淮战于祁山一带;最后一次是诸葛亮兵出斜谷,进入到了五丈原,但不幸的是,诸葛亮死在了这里。
祁山位于甘肃礼县东部、西汉水北侧,西起北岈,东至卤城,绵延约50华里。祁山连山秀举,罗峰兢峙,被誉为"***"之名阻,天下之奇峻,地扼蜀陇咽喉;势控攻守要冲,所以成为三国时魏蜀必争之地。诸葛亮北伐魏国,有一个优势,那就是蜀汉***占有汉中之地:从汉中北上可达关中,从汉中向西北方向前进,可达陇西,从陇西沿渭河东进,可达关中。诸葛亮北伐魏国,选择的路线就是从汉中西北上天水,再顺渭河入关中。只不过诸葛亮从来也没有打进过关中,就被魏军挡在了陇西河谷中。
从成都到汉中,要翻越大巴山;从汉中到长安,则要翻越秦岭。大巴山与秦岭这两道天险,让蜀军不得不绕道而行,毕竟从汉中到天水要翻的山比翻越秦岭要容易得多,且远离魏军的控制区。到了天水后,顺渭河而下就容易得多了,一旦攻破大散关(宝鸡),蜀军就可以驰骋在关中平原了,击败魏军的胜算就大得多。从汉中到天水,祁山是一个重要的中转站,可以说祁山是蜀汉***的最西北端了,天水郡则在蜀魏之间摇摆。诸葛亮北伐,六出祁山,最远打到大散关,兵卫陈仓,差一点就进行关中平原了。
祁山位于礼县县城东边的阊江之畔,海拔237米,是县城周边诸山的最高峰。阊江河水从西面绕其而过,宛若一条银色的玉带,在其下游数里原有崖石对峙,流急滩险,曰"阊门"。祁山体势雄伟挺拔,在县城周围的群山之中,更显其高大之势,祁者,大也,故将此山命名为祁山。还有一种说法,祁山的本意是”飘舒若旗“,站在阊江路上远眺祁山,只见南面的主峰高耸,犹如旗首,山势逶迤北去,起伏的山峰,就像一面在微风中飘动的旌旗。
渭河,古称渭水,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鸟鼠山,主要流经今甘肃天水、陕西省关中平原的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地,至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礼县距天水市有93.5公里,古代大军日行百里,两日就可以从祁山赶到天水市;然后沿渭水而东进,行340公里可到西安,沿河而行对于古代行军是十分重要的。如今礼县建有祁山堡,以纪念诸葛亮北伐中原,恢复汉室江山的决心与毅力;祁山堡成为三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游客慕名而来甚多。